数字化转型“蜀道”之难:网不配云,此事何解?
当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企业开始面临网络相对于计算缺位的难题。基于核心业务复杂性对云网络提出的全新要求,云网一体就成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将蜀道变为通途的不二法门。
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当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企业开始面临网络相对于计算缺位的难题。基于核心业务复杂性对云网络提出的全新要求,云网一体就成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将蜀道变为通途的不二法门。
热闹的云计算与沉默的云网络,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云计算“三大件”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相较于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要来得更晚一些,相对而言,云时代的网络技术发展稍显落后。随着云计算越来越接近成熟形态,网络能力以一种“补课”的姿态,逐渐被企业客户和相关厂商所重视。
云计算,直白理解其重点在于计算,即将大型任务通过分布式计算分而治之,数据如何高效传输与共享,算力如何通过网络到达最合适的地方,智能如何飞跃数据中心深入企业的生产场景,均依赖于灵活且健壮的云网络。
在偌大的云计算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并不是网络,当更大维度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来袭,云网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核心资源层难题。
云网络的发展迟滞有迹可循。
起初,业界对于云计算的定义是——计算资源完全能够像水、电、煤这类公共产品一样通过网络交付,用户主导、需求驱动、按需服务、即用即付,鉴于云厂商们更关注于打造灵活的计算资源,导致网络的支撑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而这与云厂商群体天然的资源禀赋不无关系,云计算的概念最早由谷歌提出,云计算行业的领先企业AWS也可以算作IT厂商,由于计算及存储虚拟化的成熟依赖于IT技术,导致了当云计算作为一种ICT融合形态出现时,计算和存储发展得更快,而网络则只是堪堪可用。正如互联网行业将电信运营商管道化一般,云计算依然延续了这种趋势,企业应用云服务的高阶弹性需求,遭遇管道化的云网络,二者间的矛盾自然发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西北地区的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4.0转型过程中,首先考虑要上云,200公里之外的云数据中心到工厂的业务延时是5毫秒,仅这一个硬性条件就足以拦住大部分云厂商,数据中心受地理空间限制,网络如果达不到低时延标准,数字化转型就失去了先决条件。
目前,大部分云厂商提供的是传统专线及VPN等云网络服务,经常会被诟病网络质量差、时延和带宽无保证,或成本高、链路开通和控制僵化,如果云服务的灵活性受制于网络,这本身就不符合云计算的本质。
比起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如何将云计算的能力输送给数字化转型企业,做到网络即服务,实现云、网、边端的一体化显然更有价值。
云网一体的背后是计算与网络融合的大趋势,当数据在云上云下自由流动,计算是发生在云端还是在边端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求时,无论是用计算来解决通信的难题,还是用通信技术来解决计算的难题,都将促进云网二者走向融合。
综上所述,今天的云厂商更关注云网一体,既基于现实的需求,也是技术创新驱动之下的自然结果。不可忽视的是,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上云乃至数字化转型的掣肘。
云网一体,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将蜀道变为通途的不二法门。
网络成为云时代新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云快而网慢、体验难保障、网络难运维及安全难防护。
例如,当企业上云走向混合云与多云时,如果专线开通的速度仍以周甚至月计算,显然难以满足企业上云的诉求;再如,企业的核心生产系统上云迁移,将对SLA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云网提供端到端的SLA保障,为用户提供一致性体验,更要提供智能网络运维及至关重要的安全防护,可以说,网络层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电网将电力输送至千家万户,使能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之类似,如果未来算力也是一种全社会的基础资源,那么当算力及智能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千行百业的算力网络时,也应如电网一样可即取即用、随手可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云网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要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诉求。
网络数字化、网络智能化及网络服务化是新时代智能云网应具备的三大特征,如此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再次获得飞跃,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网络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感知网络状态,将整网状态在数字世界中进行抽象建模,并统一传送到云端,从而实现整个网络的云端统一管理及网络状态的实时可视。
网络智能化:网络数字化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采用,进一步将智能引入到云网之中,在实现网络资源、云资源智能均衡调度及网络智能运维的同时,大幅提升排障效率,实现安全智能防御,全面提升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
网络服务化:可实现网络服务的一键式订购,提升了网络的响应效率及云的敏捷性;实现了网络的开放编程,能更加灵活地对接云内业务,满足业务需求;实现了云网安一体,可提供更加安全的云网服务。
云网可以联接云、使能云,云网一体的实质即网络可以按照云的要求提供网络资源,云则可根据应用的需要调用网络资源。随着这一认知成为业界共识,云网的发展也迈入了高速增长和深入业务场景应用的新阶段。
在智慧城市中,华为提出了面向行业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智能体,其聚焦“城市一朵云、算力一张网”建设,用“一张网”就可聚合原有的物联、政务、交通等多张物理网,实现了城市治理数据、行业数据、人口数据等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隔离,构建了城市智慧化的根基。
在金融行业数字化场景中,华为通过分布式架构改造、资源统一纳管、平台化服务能力等系统的构建,将传统专线升级为扁平化、高品质的专网,实现了金融业务的敏捷创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基础技术的发展总是螺旋上升的。
上世纪60年代,封闭网络及巨型应用开创了集中式架构的大型机时代;80年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个人电脑应用的分布式架构;2000年之后,云计算再度将算力集中,计算与网络的分分合合,构建了一代又一代的基建能力。
随之而来的是时代主角的变化,在计算能力从由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的过程中,也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钟摆定理,大型机时代是IT厂商牢牢占据主动,而后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无处不在的联接,当下是云计算厂商扛鼎了行业的发展。
数字时代的底层规律,埋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所有厂商希望解答的时代命题。随着智能云网逐渐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电信运营商,他们通过自建下沉到地市区域的云骨干网络,利用网络虚拟化技术,为租户构建了一张云广域网络,可提供云间高速互联、SD-WAN 分支上云、专线上云等多种产品及服务,这类企业拥有天然的网络优势。
第二类是互联网厂商,他们作为云计算最早的实践者,携经验积累带来的先发优势,抢占了第一批上云客户,综观国内与国外皆是如此。但是随着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进入下半场,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其他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有着固有的产业壁垒,使得互联网企业不得不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求未来的发展。
第三类玩家出现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市场上需要既懂云,又懂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而华为的产品及服务恰好可满足这一需求。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云在主流云厂商中的增速最快,在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中的排名为:中国前二、全球前五,目前,华为云上线的云服务已超过220个、解决方案超过210个。
同时,华为作为ICT领域的的实践者,其在通信行业积累的网络能力,在云时代得到了充分释放,不仅补足了当下云计算行业所缺失的云网能力,也促使云计算底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从更广的维度来观察,过去数十年,计算与网络的分立谱写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前奏,而计算与网络的真正融合,将实现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计算资源在云上迁移,数据在业务场景中迁徙,网络将算力输送至每个节点,当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数字化转型的红利时,数字经济的时代才算是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