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5G先行者的所痛、所思、所悟

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笔者与第一批拿到5G入场券的先行者们坐在一起,直面关于5G的各类灵魂拷问,揭示他们初尝5G的所痛、所思及所悟。

文/物联网智库 彭昭
5G

这两个词,给2021年5G融入千行百业的大趋势画了张素描;这两个词,一脉相承,它们来自2020年11月12~13日举办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这两个就是:“5.5G”与“1+N”。

简单地说,5.5G既是产业愿景,也是对5G场景的增强和扩展。5.5G从5G场景的“三角形”升级到“六边形”,从支撑万物互联进化到使能万物智联。

1+N是指全频谱向5G演进,以中频大带宽为核心,构筑“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基础网;利用其他频段构筑差异化优势,实现“N”维能力按需叠加的极简目标网络。

5.5G增强的“三老”场景为:

  •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
  • 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
  •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5.5G扩展的“三新”场景包括:

  • UCBC上行超宽带,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 RTBC宽带实时交互,打造“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
  • HCS融合感知通信,助力自动驾驶发展。

2021年,5G在产业落地的专网路径逐步清晰。预计到2030年,蜂窝网络需要承载1000亿级的联接,这将主要依靠5G实现,而其中绝大部分将是面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应用。

从节奏来看,短短一年时间,全球5G的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而3G和4G时代,这个数字分别只有32万和40万。5G在带来超新场景、超大规模及超快速度的同时,产业界也存在一些犹豫,“传统5G”能不能解决行业特色需求?5G新商业模式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有了试点还是不敢用怎么办?

概念更新的速度再快,最终还是要落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笔者与第一批拿到5G入场券的先行者们坐在一起,直面关于5G的各类灵魂拷问,揭示他们初尝5G的所痛、所思及所悟。

与笔者交流的产业带头人为(排名不分先后):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品线总经理冯翔
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凯
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杰
北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谭凯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无人机行业总监、系统架构主任设计师刘长杰
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李勉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丁靖
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耿亮

5G模组成本高、应用价值不突出,怎么破?

思考者: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品线总经理冯翔

一问:在行业探索过程中,出现的5G模组成本高、应用价值不突出等问题应如何解决?

冯翔:目前5G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看到很多行业客户,正在逐步认识5G、慢慢导入5G。虽然早期的进入者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多心血来探索5G与产业的融合,但是因为新应用的推进需要时间,因此会经历现在这样一个特别让人迷茫的过程。

鼎桥通信是一家做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的公司,我们积极拥抱5G技术,推广了5G工业模组,研发了5G工业级CPE及5G智能AI网关产品,在珠峰直播、湘钢、宁波港等项目中已实现落地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小型化的产品,引入5G模组较为适合也较为方便。比如直播背包、工业网关、机械臂及机器视觉等产品。但一些大型设备和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不容易,代价高且周期长,这些应用在5G导入先期应先进行一些初步尝试。

随着应用、场景及参与伙伴的不断增多,技术的逐步成熟,5G模组的价格也会逐步下降。我预计2021年5G模组至少会有20~30%的价格下降空间,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5G的建设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助推模组价格进一步下探。

另外,近期我们也获得了5G应用产业方阵的“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授牌。在创新中心,我们将搭建一个5G终端的测试平台,为行业提供5G行业终端产品的孵化服务,与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创新。

不能因为现状,阻碍我们尝试5G的脚步。

在5G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

思考者: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凯

二问:行业有个说法“不能盲目地为了5G而5G”,同时还有个说法“先坐上5G牌桌,来晚了就没你什么事了”。企业该如何把握节奏,才能在5G发展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陈凯:利尔达是一家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5G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在探索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们发现,在5G发展初期,大部分5G连接的目标设备都是较为重型的复杂设备,如果我们直接采用5G模组实现通信,不仅周期长且投入较大。因此我们选择前进半步,做了一些小型终端产品。

我们研发了基于5G模组的小型化5G DTU终端、对应的连接软件及设备管理平台,并且完成了与PLC工业控制器、AGV及摄像头的对接测试,目的是降低所有客户连接5G的周期和难度。

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们组织500家下游物联网客户召开了5G产品推广会,帮助超过200家行业客户完成了5G产品的集成开发。利尔达的5G DTU产品支持了包括山西阳煤、山东黄金、南方工厂、美的、宝马、奥迪、戴姆勒等国内外项目的验证,并参与了医疗、机器视觉等行业标准的制定。

最初,由于5G之于很多行业的回报和价值还没有凸显出来,因此我们有些项目的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开始进度比较慢。不过渐渐地一些客户感觉到,5G确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比如连接断线的问题、延时性的问题等。

在尝试5G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每个行业对于连接相关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些行业需要大量的上行通信,有的行业需要本安认证,有的行业没有规范化标准,我们就一个个去落地。

目前,5G在很多行业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给我们这样的企业带来了机会。因为太容易做的东西,大家早就做完了。现在没人知道前方地形怎么样,坑在哪里,果实在哪里。这时我们能怎么办?只有参与5G建设的过程,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特传统、强约束型行业,怎么进行数字化转型?

思考者: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杰

三问:作为强安全约束条件下的制造企业,如煤炭行业怎么进行数字化转型?

景杰:我做了30年的煤炭行业,前十几年我在煤矿工作,后十几年我服务于煤矿,说得高大上一些,我们属于能源行业。

以我30年的见证,这个行业实际上缺少一个连接者。

虽然煤炭是个传统行业,但是多年来井下几十公里中的上万种设备,是没有信号覆盖的,也就是连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就承担了连接者的角色,把煤矿变成5G智能矿山,把这个传统行业彻底打通。

我们通过5G网络和终端,打通了井下534米处的人、机、料、法、环,并将数据传送到地面。山源电子的定位是煤炭行业的通信方案集成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超过10款5G网络产品和终端产品的本安隔爆认证,支持了5G在山西阳煤、陕西榆林、麻地梁等主要5G智慧煤炭项目的交付。

煤矿属于特种行业,4G在整个煤炭行业推行了5年,只覆盖了100个矿。但是5G出现之后,短短3个多月就已经推进了100个项目,因为5G能够迎合我们这个行业的刚需。

此外,找准切入点,实现闭环落地也很重要。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其风险很高,因此可能很多企业不愿意做煤炭企业的相关服务,再加上现在的90后愿意下井的煤矿工人很少,所以解决行业难题要靠5G。

我们作为一家服务煤矿30年的企业,对行业非常了解。在5G时代,这个行业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对于其5G建设我也有一些建议: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建设和运营。

二是要做好思路的转变。5G的煤矿业务不再是交钥匙工程,也不再是卖产品,更多是不断卖服务及运营。我们把管道及终端做好,整个生态建好,就会形成一个增强回路。

我们这个行业,原来叫“煤矿”,现在叫“能源”,未来叫“智慧能源”。我们为什么不能叫它“智慧矿山”或者“智慧煤矿”?因为5G实际上是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了。

原来的煤炭不知道用在了什么地方及使用的效果如何。但是现在其整个供应链涵盖从安全生产到客户销售,包括化工领域各个中间体的应用,且均可追踪。煤炭仍然担负着中国60%的一次能源供给。5G通过一张网,将煤炭行业融入到智慧能源体系,当5G融入各个行业时,煤炭也就融入了各行各业。

5G+工业互联网,价值几何?

思考者:北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谭凯

四问:最新数据显示,2020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共收到参赛项目4289个,其中工业互联网项目最多,占27%。5G+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如何体现?有哪些挑战和困 难?

谭凯: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移动通信与工业领域是没有交集的。因为工业对于时延、可靠、带宽及安全的要求很高,传统的移动通信根本满足不了,而5G带来的低时延、高带宽及高可靠,则改变了过去的游戏规则。

基于此,微视新纪元尝试解决5G+机器视觉在工业产线中的应用问题,我们研发了行业第一款5G智能相机,通过5G+AI+MEC,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缺陷检测。

传统方案中,这种工业生产线的缺陷检测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智能化程度不足、检测精度不够、部署布线太复杂、维护困难等等,而采用最新的5G解决方案,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应用之后变化非常明显,不仅实施成本、部署成本均大幅降低,且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当然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

  • 第一个问题是上行带宽不足。我们在工业机器视觉中的采集带宽需达到40GB/s,但目前5G的上行带宽尚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 第二个问题是数据接口不匹配。在很多工业场景中,已经部署了机器视觉产品,这时就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无线化升级,匹配现有的工业数据接口;
  • 第三个问题是国际大环境。有些元器件可能会受到国际贸易问题的影响,产生断货的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智能相机上做预处理,以节约带宽;增加对不同工业数据接口的适配;对核心部件尽早做好国产化、自主化的考虑。工业有很多场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和完善,但越是这些部分,越是难以被替代。反而是一些需求在过去没有被充分满足的薄弱环节,更容易激发创新。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契合度,我认为远远超过其他行业,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大有可为。

特新颖、很年轻的领域,应用5G靠谱吗?

思考者: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无人机行业总监、系统架构主任设计师刘长杰

五问:我们讨论了特传统的行业怎样做数字化转型,反过来,前卫型行业应用5G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刘长杰:我在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做5G无人机与千行百业的融合。我们一直想给5G智能网联无人机做一个定义,到底它能改变的行业是什么?结果却发现很难。

无人机我们很多人都玩过,通信范围大约为2~3公里。但我们把无人机真正应用在To B的行业客户时,这个通信范围就不够了。举个例子,对于公安巡逻的场景,不可能一个人抱着无人机巡逻2公里,往前走2公里,再巡逻2公里。

因此我们在深圳公安做试点,利用5G基站的架设,将巡逻范围扩展到了20公里,实现了方圆20公里的无人机自主化巡检,作为辅助公安人员的一种空中补充侦查手段。

回到关于5G智能网联无人机的定义,我认为可以将它定义为一种通用能力。有了5G的加持,无人机可以融入到千行百业,比如河道与基础设施的巡检,重大活动的安全保障等。目前我们已成功支持了福建5G无人机河道巡检、无人机血液紧急转运、四川5G无人机应急通信等项目的成功交付。

5G无人机让我们的智慧城市管理,从“二维”向“三维”升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陆续开展了5G无人机低空覆盖方案、5G无人机高空应急基站等应用的研究和测试。

对于5G无人机的应用,逐步可以扩展到“低空经济”的范畴。说不定低空经济会成为下一个GDP的重要增长点,我们正在推动整个低空经济的发展,我对自己所做的事业非常自豪。

5G终端如何从“吉祥物”变为“日用品”?

思考者: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李勉

六问:从业务演示到商业闭环,5G应用落地的最后1米,应如何打通?

李勉:目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而企业的一个重要本领就是要能识“天时”。

其实,很多企业家很早就意识到5G是新一轮技术迭代的开始,也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但5G的推进,还需要依靠地利、人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5G行业终端成为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

小型化、低成本和便携化是5G普惠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中微普业最新发布的工业级5G无线数传终端,不仅只有不到手掌大小,且具备高性能的边缘计算能力。

中微普业在2个月内,一口气完成了产品定义并落地了6款可满足不同工业需求的5G Dongle产品,每款产品对应不同的场景、工况、尺寸、安装条件、防护等级,目前已交付华为、中车等智能工厂项目2000台终端。

除标准化产品之外,我们还可提供行业定制。我们发现很多行业有5G终端的定制化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的好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可以与客户合作,打磨产品,实现5G inside,把5G更好地应用到智能工厂、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各个场景当中去。5G的快速落地,需要我们全产业链的共同合作。

技术发展潮起潮落,怎么站稳巅峰?

思考者: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丁靖

七问:技术的发展均遵循潮涨潮落及产业变革趋势,新兴技术尤为明显,比如AI经历了几波大起大落。企业如何在技术的潮水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根基?

丁靖:宏电自主研发了工业网关、CPE、工业路由器、车载网关等5G终端类产品,其中第一款工业网关在去年12月推出,是第一个获得华为5G To B认证的产品。这些产品已经应用在国内外的智慧工厂、车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港口等近400个试点项目中。

我们发现这些行业的应用各式各样,需求也不尽相同。有些企业或者技术,可能会产生短暂的趋势溢价,但最终会回归产业本质。

我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施伟年认为,物联网作为一个一度火爆的技术名词,终将成为语言中一个普通的名词,物联网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社会经济产业中服务大众。

因此我们将企业的生存发展定义为一个公式:

生存发展 = 技术创新 x 对全社会产业链的价值贡献紧密度。

基于此,一方面我们顺应5G移动通信的大潮;另一方面,我们坚守打造IoT基础要素。在推进5G应用的过程中,客户针对性能、时延及功耗等对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和要求。这时我们就遇到了一组矛盾:5G终端的应用量上不来,行业的需求却非常碎片化。宏电的特色在于以产品+服务“双核驱动”,实现端到端的赋能。因此,我们不能把眼光只盯着矛盾、成本和问题,还应该关注生态、价值和护城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怎么利用5G完成从0到1的突破?

思考者: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耿亮

八问:超高清视频和VR/AR等应用成为优先落地的5G“杀手级应用”。作为研发全球第一款集成5G模组的4K直播编码器企业,有哪些“从0到1”的突破?

耿亮:目前这款集成了5G模组的4K直播编码器,已支持了十几场大型活动,包括珠峰直播,它解决了移动性和超高清回传两大挑战。我们产品“从0到1”的突破,是因为5G大带宽、低延时特性,使4K视频可以在移动场景实现传输。

过去如果传输4K信号,即便压缩到超低码率,3G、4G也很难有足够带宽实现传输。在2019年国庆阅兵时,我们第一次采用5G基站和多卡捆绑,实现4K移动机位的信号回传。

在新产品方面,2020年11月12号我们联合华为推出了5G SRT多链路聚合网关。这款网关方案,面向的是5G网络下更通用的广域视频传输业务,如公交、警务、教育等行业均可以应用。通过这款产品,我们就可以从立足媒体行业的超高清直播业务,跨界到其他行业。

从地域上看,5G网络在全球范围均有应用,我们今年在德国、挪威及捷克都进行了活动直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5G网络的扩展,我们的产品已成功走出了国门。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回答问题的这8家企业均是5G生态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的佼佼者。

在2020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同期举办的5G行业生态伙伴沙龙上,他们基于为构建健康、开放、多赢的5G产业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和工作,获得了行业生态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