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深圳机场:智慧空港,让旅客感受“深圳温度”

智慧机场建设不是为“智慧”而“智慧”,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深圳机场集团总经理陈金祖,近日做客华为《营赢》杂志,分享了深圳机场打造智慧机场的成功实践和未来畅想。

文/许胜蓝

何为智慧机场?不局限于各类黑科技的使用,也不仅仅满足于它有多炫酷、多神秘。智慧机场要让所有的智能电子设备更便利地为旅客服务,满足大家乘机旅途中的各类需求,最终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感受。深圳机场携手华为打造智慧空港,让旅客感受“深圳温度”。

2019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了5000万人次,年国际旅客量首次突破了500万人次,由此正式迈入了全球最繁忙机场的行列。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深圳机场基础设施和保障资源日趋紧张,除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障能力外,也迫切需要通过新技术、新设备与业务相融合,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作为深圳的城市“第一会客厅”,深圳机场以其包容开放、智慧高效的姿态,成为这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靓丽名片。智慧机场建设不是为“智慧”而“智慧”,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深圳机场集团总经理陈金祖,近日做客华为《营赢》杂志,分享了深圳机场打造智慧机场的成功实践和未来畅想。

人性化才是大“智慧”

《营赢》:机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深圳机场提出了“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理念,您眼中数字化的最佳机场体验是什么样的?

陈金祖:早在2017年,深圳机场就开启了智慧机场建设的探索之路。当年9月,深圳机场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签署合作备忘录,作为中国内地唯一机场加入了“未来机场”项目的试点。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全国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机场探索出一条新路,力争为全国智慧机场的建设先行先试。

2018年以来,不少旅客感觉,在深圳机场出行,便捷多了、延误少了,航班越来越准点了,体验更好了。这样的获得感,正是智慧机场建设带来的一些改变。目前,深圳机场已全面实现了全流程无感自助服务。旅客不仅可通过机场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进行手机在线值机,同时机场各自助值机设备也率先实现了国内各航空公司(除春秋航空外)的开放共享办理功能,省去了旅客为寻找对应航空公司自助值机设备而耗费的时间。自助托运、行李定位追踪(RFID)、自助登机等智能化服务也在深圳机场陆续上线。

在安检环节,技术带来的改变,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乘机安检的印象,带来了顺畅、高效的全新体验。作为民航局“旅客‘易安检’计划”的首批试点单位,深圳机场在推出“刷脸安检”“预约安检”“全流程自助安检”等服务的基础上,还上线了“易安检”平台,旅客可在线预约智能安检通道,进一步提升了过检体验,获得了广泛好评。

航班正点是旅客乘机最主要的需求,也是深圳机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智慧机场建设让更多旅客受益的具体实践。深圳机场通过对各运营运行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对航班精细化管控及关键节点监控等措施,2019年全年平均航班放行正常率接近88%,位列全国大型机场前列,出港航班正点率更在全球大型机场中排名第六。与此同时,深圳机场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机位资源智能分配。该系统通过AI算法策略,可进行机位的自动化、智能化分配。目前,每天抵离深圳机场的航班高达千余架次,以前通过人工分配机位需耗时4小时,现在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同时通过智能算法,机场航班的靠桥率和廊桥周转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让数百万旅客在深圳机场体验近机位出行,感受智慧机场建设带来的便利。

作为城市窗口和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深圳机场在智慧机场各项目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用户角度出发,聚焦旅客需求,以技术优化业务运行,借助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致力于打造“最具体验的数字化机场”,让旅客感受“智慧”带来的“深圳温度”。

始于梦想,成于实干

《营赢》:行业数字化水平正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深圳机场在转型过程中具体面临哪些挑战?

陈金祖:2017年,深圳机场在谋划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之初,放眼国内外,不仅没有标准模板,更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深圳机场秉承特区的创新和实干精神,敢闯敢试,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为国内智慧机场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深圳机场在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构想规划中,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如何统一认知,即“要不要转型”,数字化转型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一批创新项目,而是必须统一认知,必须做到系统与业务、流程和组织的有效融合;其次,如何把握转型的范围,即“转型的幅度”,数字化转型是选择在单项业务、单一架构、单一系统中进行转型,还是选择全业务、全流程、全系统的转型;第三,如何实现一体化,即“转型到位”,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基础架构一体化、业务系统一体化及规划建设运维的一体化。

具体来说,首先要解决IT治理组织架构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统筹部门去落实。以前,深圳机场的这类工作主要由以下两个部门负责——集团层面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集团层面的规划和系统建设;集团控股的下属上市公司中的一家信息公司,负责具体运维服务及少量软件开发。这样的设置导致深圳机场的数字化建设缺乏一家站在全局角度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单位。发现问题之后,机场集团党委决策进行改革,将两个单位整合成集团的一个业务部门 ——数字化管理中心。在治理组织变革之后,按照业务属性,划分为三大版块,即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从整个机场集团层面来看,规划管理即实现规划一体化,将所有的需求进行梳理、整合;而建设管理则是在规划确立之后,由建设管理部统一管理建设与组织;建成之后,建设管理部再将项目交接给运行管理部,由运行管理部承接、管理整个集团的规划建设运维体系。经过两年多的摸索,目前该体系运行非常顺畅,实现了统一需求、立即响应及良好的沟通协同。

其次,要解决数字化管理体系如何落地的问题。要落地就要考虑建设的方式。整个智慧机场,实际上是三大项目群同时推进,一是未来机场,二是机场卫星厅的弱电工程,三是机场T3航站楼的升级改造,总体项目中含有几百个子项,如果建设模式选择不好就会出现问题。为此,我们积极推进建设模式创新。首先,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我们坚持选择“大商、优商、能商”。所谓大商,即像华为一样有技术、有实力、有战略高度的公司。其次,建设模式很重要。目前,我们的实施过程是由华为总设计、总实施、总看护。这是因为,第一,如果每个项目都选择单一的供应商,无法确保技术架构和实施方案的统一性。第二,一次性招标,管理简单、节奏快。第三,在执行过程中,华为负责看护技术和计划上的协同。第四,总包型建设施工,在业务层级上,企业可以协调内部的生产,能够按照蓝图来规划实施。通过将项目群打包在一起,不仅大幅提高了建设效率及质量,也便于项目中的拉通推动。

最后,在建设的时序上,不是一哄而上,要科学地安排部署,例如先建什么后建什么,所以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建平台,第二个阶段是开发平台上的应用,第三个阶段,是真正实现全面的智慧化。

“平台+生态”构建数字化未来

《营赢》:截至2019年底,深圳机场日均航班量近1100架次,单日客流最高峰超过17万人次。深圳机场正式迈入了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深圳机场如何整合ICT资源从容应对巨大的客货吞吐量?

陈金祖:智慧机场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ICT基础设施和集成平台建设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投入大、周期长,是看不见的“里子”工程,需要保持长久的定力和耐心。这其中,平台是关键。我们从“打基础、建平台”开始,搭建了1个集成平台和5个通用平台。 其中,集成平台打造内外部系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互渠道,使各类不同的业务系统以统一、标准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允许系统服务自由发布和重新组合,支撑各种新的业务功能需求和流程。5个通用平台包括大数据、视频服务、融合通信、地理信息服务和物联网平台。通过新建设的集成平台和五大通用平台,目前已运行40个应用系统,可提供各类服务。

深圳机场与华为双方基于“平台+生态”的理念构建起了“未来机场数字化平台”,这个平台以华为ICT基础设施为底座,并联合合作伙伴构建行业生态系统,围绕“大运控”“大安全”“大服务”“大管理”四大业务体系,逐渐形成了运行“一张图”、安全“一张网”、服务“一条线”的新模式。基于数字化平台,最终让机场实现大运控(智能高效机场运行控制,资源智能调配)、大安防(主动智能的安防保障,协同应急管理)和大服务(个性、自动化全联接服务,全流程、可视化服务)。

我们对各个运行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机场运控的“大脑”,使大运控体系运行更加高效、决策更加协同, 以航班流为核心,形成运行一张图,实现运行之变。新建成的智能运营中心(IOC)为机坪管制、空管塔台、运行指挥以及安全保卫提供可视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了多方高效协同;在机位分配领域,我们启用智慧机位分配项目,深圳机场靠桥率显著提升,每年数百万旅客可以不用通过摆渡车登机;通过地服系统、保障节点采集系统、A-CDM、集成系统等系统的有效联动,提高了航班正常率,截至2020年7月,深圳机场历史性实现了航班放行正常率连续23个月超过80%。

我们以旅客流为核心,打造出行一条线,实现服务之变。通过线上线下、全链条数字化改造,让旅客出行更便捷、体验更幸福。深圳机场全面实现了全流程无感自助服务,自助值机比例达77%,率先实现刷脸自助安检验证,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达100%,通过刷脸登机,平均每位旅客通行仅需1~2秒,实现了登机效率翻倍。通过深圳机场微信小程序等,实现了旅客全方位的线上服务;通过智能交通精准推送,实现了与公共交通服务的协同;通过在线智能服务,实现了对旅客的及时响应;通过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营赢》:安全是民航业的重中之重,深圳机场如何利用相关技术管理平台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安全问题做出判断、分析、决策及处理?

陈金祖:我们以全场景为目标,实施全区域、前后端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大安全体系管控更精准,手段更智能。我们建成模块化的安防专用数据机房、大容量的安防云存储,完成了9500多路高清视频的改造,实现了全机场视频90天的存储及智能化应用;通过部署智能安防管控系统,建设航站区、飞行区、公共区和货运区4个二级平台,形成了统一监管、分级监控的整体安全管控体系;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实现了安全隐患的主动预测。 

科技防疫伴旅客放心出行

《营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机场如何通过技术优化升级,最大程度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陈金祖:疫情期间,深圳机场通过智能技术手段的选用,提高了防疫的精准和科学性,让旅客出行更放心。机场作为城市的第一道“防疫线”,疫情开始时,既要防进港也要防出港,随着国内疫情趋稳、境外疫情开始蔓延,则要求机场对境外输入航班及旅客进行严格管控,防境外输入成为首要任务。针对此场景,深圳机场的IOC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方面,构建疫情专题库,实现对旅客疫情、航班疫情、国际航班趋势、国际航线趋势、发烧旅客、隔离旅客等进行分析和逐一排查,高峰期为每日700多人的筛查、跟踪提供实时的信息化手段。同时通过IOC平台统一发布数据,实现实时向省/市卫健委、市防控领导小组、市春运办、市国资委、机场防疫办、机场急救中心等单位提供统一口径的数据,以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疫策略。另一方面,借助IOC视频场景化手段,通过机坪上的任意机位、通道的实时动态监控,实现重点航班及旅客的筛查班班必检、不漏一人不少一班。

机场作为城市连通内外的重要“关口”,严控疫情输入和扩散的防控任务是第一位的。疫情期间,深圳机场积极响应各级主管部门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在航站楼和GTC的各入口、到港廊桥、到达区域均安装了红外测温装置,实现了旅客测温的全覆盖。传统的体温检测方法是工作人员用红外线体温枪等设备检测旅客额头温度,拦截体温超过37.3℃的旅客并移交防疫部门复检和隔离。由于红外线体温枪的有效检测距离仅为3~5cm,机场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旅客显然会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工作人员既要对旅客进行逐个测温,还要维持现场秩序,不但工作量增加且效率也较低。

针对传统测温方案的不足,深圳机场改用双目红外热成像仪(黑体校正)检测机场进出港旅客的额温,当旅客出现在成像仪前,不仅1秒内就可完成测温,同时在检测点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上会实时显示每位旅客的体温“色彩”,一旦捕捉到发热高温点,系统会自动以声光报警方式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既避免了高峰期测温排队对旅客出行的影响,也有效控制了疫情输入和扩散。

此外,机场一般都会在进出口的体温检测点检测旅客是否佩戴口罩,但要做到在全航站楼的所有区域检测旅客是否全程佩戴口罩,就只能依靠工作人员巡检视频监控系统。这种人工长时间盯视屏幕的检测方式,容易造成疲劳和注意力无法集中,准确性与效率无法保证,同时巡检周期也较长。为此,我们采用了智能机器人通过AI算法分区域巡查机场所有人员佩戴口罩的情况,同时借助视频摄像头周期性地巡查全区域人员,对未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区域定位及身份识别,针对旅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处置:如识别为旅客,则通过播放语音善意提醒旅客佩戴口罩;如识别是工作人员,则拍下即时画面,结合位置信息一起发送到后台,通过5G上“云”,集成边缘计算盒子视频智能分析,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回溯与数据分析,并精准关联预设管控策略,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处置,使疫情的控制更为智能高效。今年3月中旬,智能机器人在机场的安检区域正式上岗巡逻,对进入安检区域的旅客和工作人员进行是否佩戴口罩的检测,有效检测距离为3~5米,检测准确率高达98%以上。

智慧之翼,振翅高翔

《营赢》:深圳机场与华为如何从顶层设计,构建全新的IT与数据治理体系,分阶段实施智慧机场数字化转型?未来机场变得更智慧会迎来哪些关键技术的爆发?

陈金祖:对于广大旅客来说,所谓的智慧机场一定不局限于各类黑科技的使用,也一定不仅仅满足于它有多炫酷、多神秘,我们期待所有的智能电子设备最终一定要能更便利地为旅客服务,满足大家乘机旅途中的各类需求,最终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感受才是其核心所在。

未来,深圳机场致力于携手华为将旅客服务范围延伸至全流程触点,全面覆盖公共区、飞行区,整合线下与线上资源,扩展智能购物、智慧商业、VIP精准服务等全新场景,打造以旅客为中心的新服务模式。虽然通过智能算法,华为协助深圳机场提升了机位资源使用效率,但机场趋于饱和、其他保障资源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们会与合作伙伴一起,以强大的算力和算法为支撑,将资源分配规则及分配经验数字化,围绕值机岛、安检通道、登机口、行李转盘、地服等关键保障资源,实现全资源链条的智能化调度与管理。

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对包括机场在内的整个民航行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基于5G技术的飞机滑行引导、站坪区车辆自动驾驶,无人飞行器乃至航空机载内部无线通信等5G+AI的新技术应用,通过创新技术与民航业务的融合,必将促进民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增速提质。

在数字化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步步把规划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始终着眼新的发展趋势,勇当新技术运用的探索者,保持适度超前,避免“建成已落后、投用即淘汰”。在这个过程中,深圳机场集团将继续践行“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的理念,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先行示范的新征程,努力为中国民航智慧机场建设贡献更多 “深圳智慧”和“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