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公平优质教育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等原因,我国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ICT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和重要途径。

文/梁雅丽、许胜蓝

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辖21个乡镇(街道)、322村(社区),拥有73万人口,作为西部欠发达县,想要真正改变基层教育的困局,仅依靠课程改革很难奏效。蓬安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三林分享了蓬安县如何借助ICT技术手段,改变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使全县7万多名师生受益,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实践。

通过ICT技术联接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班级,使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大城市里的同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山区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得到提升,大大缩小了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和数字鸿沟。

同一张网络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

《营赢》: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应该如何应对?

陈三林: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从重点关注量转变为重点关注质变;从强调应用驱动、融合发展,转变为注重创新引领及生态变革。基于此,我们的教育资源观、技术素养观、教育治理水平及思维类型观等都需要转变,在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的基础上,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的升级及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

其中,教育管理部门应致力于统筹国家、省级公共资源,结合实际引进精品商业资源,组织学校和教师原创本地资源,从而形成适合本区域全学段全学科的丰富优质资源库,并通过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来引领、规范、促进学校和教师用好、用活这些资源。

而作为学校,应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核心,提高教师应用数字资源、优化外部资源及制作原创资源的能力,要把资源的建设应用与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等统筹起来,进而提高资源应用对教学质量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

学科教师是一切教育教学资源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老师要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善于从众多优质资源中精准提取适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学习需要的资源,将传统优质资源数字化、系统化,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营赢》:请您简单介绍下蓬安县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整体建设思路。

陈三林:我们的平台基于一张华为的全光纤高速网络,把城区和乡镇村的80所公办学校联接起来,让乡村学校的课表和师资都常态化与城区学校同步,与城区学校共享同一张网络、同一套资源,甚至同一套师资。依托光网络广覆盖的优势,集成涵盖县教科体系统各科室、直属部门、学校的各类应用,让系统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均能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网络学习和家校共育,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创新融合。

《营赢》:基于教育信息化基础的双师教学(本地老师+外教)很流行,您如何看待这种教学模式,如何使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陈三林:借助高质量的全光校园网络,我们实现了城乡学校远程录播互动系统的高质量运行,在直播课堂、同步互动课堂、专递课堂及双师课堂成为常态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学校、强弱学校间的“1+1+X”帮带机制,助力偏远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

我们认为,双师教学有以下几大优势:一是加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农村偏远学校可以共享优质学校、城区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二是锻炼优秀师资一师带多班的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同步互动教学水平。三是双师教学过程中,远端薄弱学校、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尤其是薄弱学科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在线培训的受训者,其教育教学理念将逐步得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将得到全面优化。

sharing satellite data

《营赢》: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缩小的不仅是城乡学生的成绩差距,在缩小心理、素质及思想差距上效果也很明显。您怎么看?

陈三林:教育信息化共享的不仅仅是教学信息和资源,更作用于课堂教学外的方方面面,它直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说得现实一点,城乡孩子同用一张网络、同用一套资源,这本身就让他们在平等享受教育资源上消除了心理自卑。同时,孩子们通过教育信息化和网络课程,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较高质量的音体美、英语等传统薄弱学科教育,能平等参加网络素质教育活动,加之学生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这些都能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信息化手段的介入,让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渠道、形式更加多样化,家校共育、社会教育也更加频繁有效,对问题学生的关注也更加全方位,所以思想差距也在明显地缩小。

sharing satellite data

创新智慧课堂、激发学习潜能

《营赢》:请您简要介绍下基于全光校园网络的教育信息化,蓬安如何推行特色应用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机制,重构教学空间?

陈三林:全光校园网络为各类教育教学应用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局端建立了城域网管理中心、优课录播中心、教育电视录播中心、视频会议中心及蓬安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在全系统推行了“互联网+教育教学”应用机制,重点围绕智慧课堂、智慧阅读、智慧研训、智慧德育等板块构建了应用体系,并利用“乐教乐学”等应用软件来构建师生人人通教学空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县域教育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早日实现各类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及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高人人通的交互共享水平,全方位地拓展师生进步、学校发展的网络空间,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因材择学”。

sharing satellite data

《营赢》: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师资培训应该放在怎样的地位?

陈三林:学科教师是将教育信息化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优势的关键,我们把师资培训放在信息化的重要位置。2016年以来,我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出教师走进企业培训基地、走进高校相关专业、走进省内外教育信息化名地名校集中培训、跟岗学习,请进教育部、省教厅及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专家来县指导、讲座、交流,累计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余次,培养教育信息化技术骨干200余名和学科教学种子教师350名。对培训教师均进行知识技能测试和岗位实践跟踪,确保了培训效果。

跨越式发展,“光”先行

《营赢》:光纤网络连接了千家万户,您认为在蓬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光通信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哪些价值?

陈三林:蓬安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有一个质的飞跃,关键要归功于华为为全县建成了一张全光校园网络。这张网络,就好比一张高速公路网,为各类应用快速、安全、高效地运行提供了基础支撑条件。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筹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视频会议、OA办公等均能在这张网络环境下得到统筹协同;二是安全性能、智能化程度比传统网络更加可靠,网络运行状态和用户信息可实时掌控到点,运行维护效率很高。

《营赢》:尽管蓬安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甚至是突破性的成就,但是未来仍然会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与挑战?

陈三林: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建设、应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一是建设上,作为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专项投入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经费的,期待国家和地方财政能够适度倾斜。二是应用上,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信息化的行业标准,但推动这些标准的落地还很分散,甚至有些走样。区域智慧教育、学校智慧教育还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因此,随着一些应用的大范围布署,交叉重复建设、僵尸应用也将陆续出现,这将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三是技术方面,学校和师生期待教育信息化系统、平台、资源工具和相关产品越来越简单、方便、智能、高效,这样才更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和资源的广泛覆盖,才更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四是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与迭代更新方面,信息化硬件属于电子产品,出现各种故障在所难免,加上其本身使用寿命有限,且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维护、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此有可持续的认知和行动,否则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阻力。

关于TECH4ALL:TECH4ALL是华为面向全球的数字包容倡议和长期行动计划,了解更多请点击:www.huawei.com/tech4all